每年9-12月,是蟹肉最肥美豐嫩的時節。
臺灣自9月真正入秋開始,主要食用秋蟹中,野生海蟹以三點蟹與花蟹為主,10月有石蟳加入,養殖湖蟹則以大閘蟹為主,由於螃蟹垂死或死亡時,體內的寄生細菌會迅速繁殖並擴散到蟹肉中,將蟹肉中蛋白質分解並產生組織胺,且腸腺也會很快腐壞,裡面的組氨酸、消化酶四散而出,易把螃蟹肉分解並產生臭味,故漁民捕獲後為求保鮮,一般會以活蟹的狀態將腳捆起來以減少體力消耗,並保存於適溫潮濕的環境,儘速運送至市場販售。
惟運送活蟹過程及市場保鮮上,容易出現蟹體堆疊損傷的狀況,造成細菌孳生。因此到市場買活蟹時,建議可以這樣挑選:
- 看:蟹的背甲殼呈青灰色,有光澤,腹為白色,色澤光亮,臍上部無印跡,肢體連接牢固呈彎曲形狀。
- 秤:經眼看外觀符合要求的海蟹,逐個用手秤一秤它的分量,手感較重或沉為肥狀蟹。
- 剝:剝開海蟹臍蓋,若殼內蟹黃聚集成形,則為好蟹。
- 拉:海蟹腿部完整無缺,輕拉蟹腿有微弱彈力,表明是新鮮海蟹;若不新鮮的海蟹,輕拉蟹腿,不僅沒有微弱力,而且蟹腿容易斷開。
- 聞:若聞有腥臭味,說明海蟹已腐敗變質,不能再食用。
另購買河湖蟹時,首先應挑選活力強、爬得快;倘若蟹腳已捆起來,則觀察吐泡沫多並有聲音的活蟹。整足、蟹腿完整飽滿,蟹殼呈墨綠色、有光澤,肚臍突出的。
在外食方面,由於生長在不同環境的蟹可能帶有不同的病原體。一般來說,淡水蟹可能有肺吸蟲寄生;鹹淡水域的蟹有可能感染天然存在的霍亂弧菌;而生長在河口和近岸水域的蟹體內則可能有副溶血性弧菌,故應避免進食生或半生不熟的蟹(例如:中國菜醉蟹和韓國菜醬油蟹等)進而增加罹患食源性疾病的風險,建議選擇蒸熟煮透的螃蟹料理,才能吃得安心。
此外,坊間或網路上有教導大家,須詳加注意某些吃螃蟹的禁忌如避免與某些食物同食或具有過敏、慢性病史等體質宜減少食用外,另蟹黃脂肪膽固醇含量偏高,亦不可多食,才能安心享用肥美秋蟹大餐。
文章來源:食品安全資訊網